《如何选择滤纸的孔径和型号》
在选择滤纸的孔径和型号时,许多用户常常感到困惑。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然而,选择正确的滤纸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如何根据实验目的和样品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滤纸孔径和型号。
了解滤纸的孔径是非常重要的。滤纸的孔径决定了它能够过滤掉的颗粒的大小。一般来说,较大的孔径可以过滤掉较大的颗粒,而较小的孔径则适合过滤较小的颗粒。因此,在选择滤纸的孔径时,需要考虑您的实验目的和样品的特性。
如果您需要过滤较大的颗粒,如细菌或悬浮固体,那么您应该选择较大孔径的滤纸。这样可以避免样品中的大颗粒堵塞滤纸,确保样品的顺畅通过。然而,如果您需要过滤较小的颗粒,如病毒或细胞,那么您应该选择较小孔径的滤纸。这样可以确保样品中的小颗粒被有效过滤掉,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除了孔径,滤纸的型号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滤纸的型号通常以G表示,后面的数字表示其对应的孔径大小。例如,G1表示孔径为4.7-5.0微米的滤纸,G2表示孔径为3.0-3.5微米的滤纸。不同的滤纸型号适用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样品特性。
在选择滤纸的型号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样品的浓度和体积。如果样品的浓度较高或体积较大,那么您可能需要使用较大孔径的滤纸,以确保样品能够顺利通过滤纸。相反,如果样品的浓度较低或体积较小,那么您可以选择较小孔径的滤纸,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一张滤纸,就能判断机油好坏?民间土办法到底准不准?
计划写这篇文章已经有段时间了,准确说是憋了很久。因为之前我的好基友泰哥曾科普过一次。但后续看,科普的效果并不算好。很多车友依然相信“一张滤纸就能分辨机油的好坏”,这确实挺让人感到出乎意料。话说这“一张滤纸就能分辨机油的好坏”,就是民间不少车友口口相传的,用来快速检测机油状态,判断机油是否需要更换的一套标准:找一张定性滤纸,往滤纸上滴落一滴机油,然后观察滤纸的反应:机油完全渗入滤纸后,根据实际看到的纸上留下的痕迹,就能判断机油的状态了。
一张滤纸就能分辨机油的好坏?
靠谱么?准确么?争议不断
而另外很多工程技术人员,则耐心的科普,说这种“一张滤纸就能分辨机油的好坏”的方法并不是太精准,不能太依赖这种方法,仅仅是个很粗略的参考而已。——事情原本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可没成想,网上竟然跑出来很多“国标控”,硬说这是国标里写明的检测方法,如何如何……

他们甚至还贴出了国标,来证明“一张滤纸就能分辨机油的好坏”是科学的,是靠谱的,是精准的。——那么今天我们就再次来展开说说这件事吧!其实所谓“一张滤纸就能分辨机油的好坏”学名叫做:润滑油定性滤纸斑点测试法。
既然有人说国标,那我们就来说国标
涉及到这一测试方法的国标主要是2个,分别是:GB/T7607-87《汽车柴油机油换油指标》、以及GB8030-1987《润滑油现场检测法》。——国标分:强制国标(GB开头)、和推行(推荐)国标(GB/T开头)。具体“机油斑点法”测定步骤,读者有兴趣可以自己查阅。
首先GB/T7607-87《汽车柴油机油换油指标》显然不适用于我们普通家用车,毕竟柴油小车在我国占有率不到3%。而GB8030-1987《润滑油现场检测法》是可以套用到我们家用小车领域的。
而且就算是这套标准,那也是1987年制定的!现在是几几年?2022年!(都快到2023年了)——拿35~36年前定的推荐国标来检测今天的车?敢问谁脑洞能这么大?就说这套标准,也因为过时,而在1995年的时候,被新的GB/T7607一1995取代了。
再后来,是GB/T7607-2002,现在是GB/T7607-2010。有心的同学,自己可以去下载国标全文,看看这“滤纸斑点测试法”在几几年版的国标里,就被废止了?!——好,既然这是柴油机的国标,那我们一起看看汽油机的国标,会更有说服力!
“滤纸斑点法”早已落伍
相关国标也早已废止
上面提到的GB8030-1987《润滑油现场检测法》,作为同样是1987年的产物,其实早已作废(已废止)!因为1987年同年,国家颁布了GB/T?8028-1987《车用汽油机油换油指标》。这套标准之后也是一路“随着时代,与时俱进”,当前最新的版本已经是GB/T8028-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