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31454666627219972/
2020-05-2717:3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招生办公室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2020年以来,中国地质大学科研团队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期推送,我们就来看看地大科研团队近一段时间的精彩表现。
1.唐厂副教授在多媒体领域顶级期刊《IEEETransactionsonMultimedia》发表研究成果2020年4月,多媒体领域顶级期刊《IEEETransactionsonMultimedia》刊发了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唐厂副教授与国防科技大学、京东AI研究院以及阿里巴巴达摩院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BR2Net:DefocusBlurDetectionviaaBi-directionalChannelAttentionResidualRefiningNetwork(基于双向特征通道加权残差修正神经网络的图像模糊检测),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计算机学院唐厂副教授。
本研究基于深度残差网络模型,构建了一个双向的残差修正网络结构来修正不同特征层提取的特征。考虑到神经网络中浅层特征对细节的反映较为充分但是缺乏语义信息,研究团队利用深层特征对其进行修正;反过来,考虑到深层特征对语义的反映较为充分但是缺乏细节信息,采用浅层特征对其进行修正。通过构建新的残差修正模块并嵌入网络中来加速网络的学习性能。此外,考虑到不同特征通道对图像模糊检测的不同作用,研究团队在残差修正模块中引入特征通道加权机制来学习不同特征通道的权重。最后,通过将双向修正的最终结果进行融合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2.刘勇胜教授团队在国际地学领域顶级期刊《Geology》发表论文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刘勇胜教授团队在国际地学领域顶级期刊《Geology》发表了题为《浅部克拉通地幔存在太古代高放射性成因铅》的学术论文,阐释了地幔高非放射性成因铅的起源及相应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建立了早元古代大氧化事件(大约23~24亿年)与地球铅同位素组成之间的重要联系。论文通讯作者为刘勇胜教授,论文第一作者为张军波博士。
刘勇胜教授研究团队选取华北克拉通东部济南早白垩世富镁辉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微量元素、锶-钕-铅同位素同位素和原位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浅部克拉通地幔(EMI型地幔)的非放射性铅来自俯冲交代的太古代含水流体。因此,该研究为探究EM1型地幔端元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
3.王生维教授团队在岩石力学领域著名期刊《RockMechanicsandRockEngineering》发表成果近期,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王生维教授团队在岩石力学领域著名期刊《RockMechanicsandRockEngineering》上发表题为《GeometryandFillingFeaturesofHydraulicFracturesinCoalbedMethaneReservoirsbasedonSubsurfaceObservations》的研究成果。该文通过在山西晋城矿区煤矿井下对采煤过程中揭露的煤层气井水力压裂裂缝进行原位观测,揭示了煤层气井压裂裂缝形态及充填特征。
团队成员对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开挖井压裂裂缝的观测,分析了煤层气井水力压裂裂缝的几何形态和充填特征,讨论了煤体结构对水力压裂裂缝的影响,并对比了矿井原位观测结果与微地震监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矿井原位测定的压裂裂缝长度和高度分别仅占微地震监测结果的27.5%和57.1%,即水力裂缝的支撑长度与微地震监测长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大部分压裂裂缝只发育在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煤中,碎粒煤和糜棱煤极少分布压裂裂缝。此外,垂直缝壁面粗糙不平,且广泛充填厘米级的破碎煤颗粒;而水平缝壁面则光滑平整,几乎不存在碎煤颗粒,但含有少量煤粉。研究结果可为评价水力压裂效果范围、优化目标层位和水力压裂工艺提供依据。
4.信息系统领域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ormationManagement》刊发地大研究成果2020年2月,信息系统领域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ormationManagement》刊发了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镇、赵晶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AshleyBush三位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Theeffectsofe-businessprocessesinsupplychainoperations:Processcomponentandvaluecreationmechanisms(供应链运营中电子商务流程的影响:流程组件与价值创造机制),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经管学院朱镇老师。
本研究基于流程组件视角,将电子商务流程分解为技术、关系和商务三个关键组件,利用资源编排理论解释了三种组件提高数字供应链运营绩效的关键作用。根据196家制造企业的中高管问卷,采用SEM结构方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源架构和能力利用两种关键的组织变革过程,在不同的商业流程中可以激发三种流程组件灵活重组过程,并产生了IT价值创造。在考虑模型内生性的情况下,该结果仍然显著成立。研究证实了流程组件是通过组合和转换两种不同的管理机制实现IT价值创造,为制造企业数字化平台转型提供流程设计新思路。
5.葛明峰副教授团队在《IEEETransactionsonCybernetics》刊发研究成果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机电学院葛明峰副教授团队硕士研究生梁昌铎以第一作者在控制领域《IEEETransactionsonCybernetics》(IF=10.387)期刊上刊发研究成果。该文设计了几种新型的有限时间分层控制算法成功地解决了多机器人系统的多编队跟踪问题。此外,该文还提出的一套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能为相关的多群集行为问题分析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团队充分考虑了机器人实际工况(参数不确定性、外部扰动、以及运动学冗余),对多机器人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几种有限时间分层控制算法,成功解决了多机器人系统的多编队跟踪控制问题,弥补了该领域所存在的空缺。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招生办公室"头条号!
(本文部分图文素材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官网)